close
啊!這是一本需避免夜間翻閱的書籍,因為內文介紹的美食實在很難讓人不垂涎三尺,因此總是在夜間閱讀的我,不時被勾起食慾,彷彿化身為貪食的小孩,在閱讀進行中悄悄闖進媽媽的廚房裡。
本書附有簡易食譜介紹,但整體而言,由於作者的用心追溯,其實可以說是餐桌上所有料理的尋跡探源之旅。作者陳淑華在嚐用、試作母親的料理同時,也細心檢視每道菜餚的食材,以及屬於料理本身的故事。如〈蓬萊島上的炒飯香〉一文,儘管是介紹生活中常見的炒飯,作者也能就米材,炒飯搭配的配料,在古文典籍和日常觀察裡,尋見炒飯的身世。
本書的分類也相當有意思,分為〈尋常的口味〉、〈歲時的滋味〉、〈時代的氣味〉,我相當喜歡這樣的時空分類,不但方便讀者檢閱,也能看出作者及出版社的用心,其中最讓我感到親切的是〈歲時的滋味〉中的眾多篇章。
傳統華人社會便是因歲時而有不同餚食,除了考量到節氣的變化,也能掌握當季盛產食材特點,以及根據時令滋補體能。在這些篇章中,我們藉由作者之口除了可以瞭解華人在料理上的智慧,也更能體悟在節慶中必須嚐食某些料理的意涵。如〈立夏,記得吃蒲仔麵〉,儘管母親說是蝦米的蝦與立夏諧音之故(台語發音都是he!),在記載中卻藏有為即將進入夏耘期的人民滋補的「補夏」之意。
這本書的確不能被簡略歸為食譜,而是一本含知識量極高的美食書籍,除了讓主婦們能夠了解食材的美味之處與烹調秘訣,更能召喚曾在舊時家庭頻繁出現,如今卻只能在餐館上亮相的料理。透過作者的文字溯源,讀者能夠辨識出相同食材在不同時空裡的相異身份,同時翻閱食材以及料理們的身世,若不是一顆敬重料理的心,絕無法寫就這一本可觀的美食辭典。
〈我家的幸福時光〉
這是官網希望讀後心得附錄的部份。其實過去家中經濟並不怎麼寬裕,因此母親總是必須節度,在料理上母親經常利用當季盛產價廉的食材,變化許多看似便宜但足以滋補的料理給我們食用。
上述文字中曾提到的蒲仔就是我很喜歡,但來到都市反而少見的料理。我和妹妹都曾吃過蒲仔湯、蒲仔粥和蒲仔麵,蒲仔除了如作者所云與蝦米相當合味外,其本身蘊有的甘甜,足以襯托出許多原始食材,如麵與粥的單純滋味,。
只是來到都市求學後,三餐幾乎都由自助餐店打理,自然很難看見母親善用剩下或當季食材烹製的創意料理。我想,每個家庭中都會有母親為了自家小孩所做的,別人家沒有的料理,如本書的油粕仔。記憶中母親的蒜炒鮮蚵或是蕃薯粉炸豬肉都是腦海中無法抹滅的可口滋味,可惜的是,母親已然進駐他人家庭,而記憶終究只能在想像中復刻。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